作为PC固件领域的专家,我经常被问及UEFI与传统BIOS之间的区别,以及芯片公司在其中的角色。虽然表面上看,它们在引导过程上似乎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它们的基本原理并无太大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统一性。
尽管BIOS和UEFI在名称上有所区分,但它们的核心启动流程,从ROM阶段的初始化内存,到RAM阶段的硬件配置,再到寻找启动设备,都保持着基本一致。BIOS和UEFI都旨在提供硬件的初始化和软件抽象,这是它们存在的基础。然而,UEFI通过标准化接口和开放性,打破了BIOS时代的生态割裂,使得操作系统可以无缝对接各种硬件,这是其独特之处。
在X86生态系统中,BIOS和UEFI的角色尤为重要。BIOS作为传统固件,主要由硬件供应商提供,如Intel和AMD,它们既负责硬件制造,也参与了BIOS的标准化进程。而UEFI则是Intel推动的,通过统一的UEFI规范,拉拢了微软等大玩家,推动了整个行业标准的形成和统一。这使得驱动开发更为简单,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有了更好的兼容性。
面对挑战,传统BIOS的封闭性成了限制其发展的问题,而UEFI的开放性和标准化使其更受欢迎。如今,UEFI面临着简化和与开源社区更好地融合的需求,如Coreboot和LinuxBoot的兴起就体现了这一趋势。未来,UEFI可能会进一步简化,朝着更小、更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方向发展,正如Intel的ModernFW概念所预示的那样。
总结来说,虽然BIOS和UEFI在引导方式上有历史传承,但UEFI的出现是为了打破生态壁垒,提供更好的硬件抽象和统一接口。在这个过程中,芯片公司不仅参与了标准制定,也在固件的开发和优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以支持他们自己的芯片销售和整个产业链的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