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激光武器有很强的杀伤力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及苏联在激光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实例,从而引起军界的注目。激光武器有很强杀伤力的原因,全仗它有三大绝招。
1.烧蚀。因为激光单色性好,能量相当高,一旦射向目标,所中部位马上消化,从而导致目标发生热爆炸。
2.激波。当目标遭到照射产生汽化的瞬间,气体就会快速喷射形成激波。目标在激光及激波的夹击下,顷刻爆裂飞溅。
3.辐射。激光武器攻击目标时,还可以发射紫外线和X射线,它的辐射效应对目标内部的电子、光学器件的损伤破坏,比激光直接辐射的破坏更加有效。
由于激光有这些绝招,不管在战略武器及战术武器领域,以“光弹”作为未来作战的武器,将可以向人们展示出明天战场的新情况。
d
二、怎样识别金士顿DDR400 1G内存的真伪?
内存条由芯片、PCB电路板以及一些电阻、电容组成,外观标识较少,大多没有正式的外包装,普通消费者单从外观上很难判断其优劣,在选购时就更应该留神。较常见的内存造假方法是用劣质货冒充名牌产品。内存芯片出厂需经前工序、后工序和检验工序三个步骤。
前工序将硅晶片切割成小的晶片,并进行简单的EDS测试,完成芯片的大部分功能测试;后工序对晶片做I/O(输入/输出)设置和保护;检验工序对整个芯片做全面的检测,只有通过这一工序的内存芯片才是合格产品,但检验工序耗时最长,费用也较高。
近些年来,一些大厂商只做前工序,随后即将初级产品卖给别的半导体厂家做后工序。但在做完后工序后,这些半导体厂家并不进行检验工序(或只进行很简单的检测),也不给芯片打上任何标识,就将芯片出售给一些内存条生产商。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各种途径购得内存芯片后,雇佣民工在手工作坊里制造内存条,再将这种芯片标上某些著名的商标出售。这些假货的PCB板质量不佳,整个内存条的做工也很粗糙。同时,由于产品缺乏检测措施,质量不稳定,不能适应越来越快的CPU的要求,因而很容易导致故障。这种假货的一个特点是价格通常要比正品便宜几十元。
内存条芯片和CPU一样,也有自己额定的工作频率,而且内存往往也可以在提升频率的情况下工作,大部分内存条都可以稳定地工作在CAS=3的100MHz外频下或CAS=2.5的133MHz外频下。某些不法商家采用Remark手段来打磨内存芯片标识,再经过改写电子擦除存储器的某些内容这样一些技术处理,然后抬高价格出售牟利。我们在购买内存时,首先要看内存芯片的标识,真品芯片标识则一般都用激光蚀刻,刻痕较深。而打磨过的内存芯片的表面往往比较光滑,且表面标识多为印刷上去的。其次,内存条装机后,应让机器运行一些内存密集型的应用程序,如3DS、AutoCAD等等。如果内存芯片是假冒的,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错误。如今我们常见的SDRAM和DDR内存多为韩国LGS、现代或者三星的产品,这是常见的散条,假冒和质量低劣的比较多。
虽然Kingston和KingMax、Apacer这类品牌内存都使用的自己生产的颗粒,假冒产品较少。但是还有手段高超的奸商“造”出了假货,最近在市场就上出现了仿冒的Kingston内存,其使用的是三星的原厂内存进行仿冒的。不过假冒内存条的识别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注意在PCB板上印有的SUNSAMG的字样(由于工艺问题造假者还不太容易将其去掉)我们在购买的时候也可以看产品是否具有代理商提供的防伪标签,并且可以拨打防伪电话辨别真伪。
三、飞秒激光与普通激光技术有哪些优势
飞秒激光属于超短脉冲激光,和一般的激光比较,其特点是脉宽很窄(理论最小脉宽为3.7飞秒,3.7E-15s),峰值功率很高(~TW量级),谱宽较宽,因为要产生锁模飞秒脉冲必须具有一定的频谱宽度(几十个nm),而很多激光器的脉宽很窄(例如Nd:YAG为0.5nm)。现在研究的超短脉冲还有阿秒激光,产生原理与飞秒激光有很大不同了。由于飞秒激光的脉宽很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时间小于物质的热驰豫时间,所以其热效应不显著,在很多激光加工中有很打的优势。具体还可以参见石顺祥的《非线性光学
四、关于激光作用的资料
激光(Laser),它指通过受激辐射放大和必要的反馈,产生准直、单色、相干的光束的过程及仪器。而基本上,产生激光需要共振腔(resonator)、增益介质(gain medium)以及激发来源(pumping source)这三个要素。
原理
原子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不同的能级,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光子(所谓自发辐射)。同样的,当一个光子入射到一个能级系统并为之吸收的话,会导致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所谓受激吸收);然后,部分跃迁到高能级的原子又会跃迁到低能级并释放出光子(所谓受激辐射)。这些运动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当我们创造一种条件,譬如采用适当的媒质、共振腔、足够的外部电场,受激辐射得到放大从而比受激吸收要多,那么总体而言,就会有光子射出,从而产生激光。
分类
根据产生激光的媒质,可以把激光器分为液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等。而现在最常见的半导体激光器算是固体激光器的一种。
构成
激光器大多由激励系统、激光物质和光学谐振腔三部分组成。激励系统就是产生光能、电能或化学能的装置。目前使用的激励手段,主要有光照、通电或化学反应等。激光物质是能够产生激光的物质,如红宝石、铍玻璃、氖气、半导体、有机染料等。光学谐振控的作用,是用来加强输出激光的亮度,调节和选定激光的波长和方向等。
应用
激光应用很广泛,主要有 fiber communication, 激光测距、激光切割、激光武器、激光唱片等等
历史
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和汤斯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当他们将内光灯泡所发射的光照在一种稀土晶体上时,晶体的分子会发出鲜艳的、始终会聚在一起的强光。根据这一现象,他们提出了激光原理,即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励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激光。他们为此发现了重要论文。
肖洛和汤斯的研究成果发表之后,各国科学家纷纷提出各种实验方案,但都未获成功。1960年5月1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休斯实验室的科学家梅曼宣布获得了波长为0.6943微米的激光,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束激光,梅曼因而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激光引入实用领域的科学家。
1960年7月7日,梅曼宣布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由诞生,梅曼的方案是,利用一个高强闪光灯管,来刺激在红宝石色水晶里的铬原子,从而产生一条相当集中的纤细红色光柱,当它射向某一点时,可使其达到比太阳表面还高的温度。
前苏联科学家H.Γ.巴索夫于1960年发明了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通常由P层、N层和形成双异质结的有源层构成。其特点是:尺寸小,耦合效率高,响应速度快,波长和尺寸与光纤尺寸适配,可直接调制,相干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