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智慧医疗报告 | 人工智能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随着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生命科学的快速进步,我国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2019年已达到77.3岁,相比1960年增加了33岁。在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生命科学的快速进步,我国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2019年已达到77.3岁,相比1960年增加了33岁。在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持续上升。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4.9%,这将对卫生系统提出更高的挑战,包括在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的效率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和市场前景备受瞩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人工智能系统是基于机器的、能够对特定目标进行预测、建议或影响决策的系统,这些目标是由人类设定的,旨在操作真实或虚拟环境。本系列文章旨在回顾智慧医疗政策,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特别是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并详细分析我国在AI辅助放射影像诊断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智慧医疗被纳入“十四五”规划之重点发展领域,政府正积极投资人工智能相关研究,企业也积极参与构建新兴的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布,强调了医院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医疗保障信息化以及新兴技术应用和监管建设的重要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积极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加大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探索,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力争在计算机智能辅助诊疗、远程医疗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人工智能AI医疗市场在未来十年将持续快速增长,其中人工智能AI医学影像(包括X光、CT、病理、超声等)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在放射医学影像分析领域,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肋骨骨折、肺结节、肺炎等疾病的筛查工作中,旨在提高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人工智能AI技术也被用于评价颅内出血、功能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头颈部动脉狭窄等疾病,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以优化治疗方案和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着大型基础模型的研究前沿不断拓展。这些基础模型主要通过自监督学习方式,在大量未标记的数据上进行训练,形成能够适应多种下游任务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这些基础模型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在诸多方面发挥作用,包括但不限于疾病诊断、医疗影像分析、新药研发和个性化治疗计划等。

人工智能AI辅助医学影像市场增长迅猛,尤其在放射学、病理学、超声学等领域的应用,正促进影像诊断的精准性、一致性和效率性,推动医学影像向着更加精确、标准化、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从2015年起,人工智能AI在放射影像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众多企业如推想科技、深睿博联开始与医院合作,开发用于辅助肺结节筛查的人工智能AI软件。到2020年底,这些公司已分别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III类注册证。截至2022年7月,已有6家公司获得了7张血流相关人工智能AI软件的III类注册证;10家公司获得了14张针对肺部CT应用的人工智能AI软件III类注册证;另有3家公司获得了3张骨骼X射线应用的III类注册证。这标志着这些人工智能AI软件已经进入了商业化阶段,成为临床环境中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

人工智能AI将应用到多种疾病的“一查多筛”,具体到某些企业的发展情况,如推想医疗和联影智能,它们已分别获得了针对肋骨骨折、肺结节、肺炎的三张III类注册证,集成提供胸肺部疾病的综合解决方案。深睿博联和数坤科技也分别获得了肺结节、肺炎的两张III类注册证,并在胸部骨折CT方面进行了积极布局。许多人工智能AI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和布局多个领域,以期在未来的医疗健康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