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遥感卫星之父?

一、遥感卫星之父? 我国遥感卫星之父是孙家栋。 1967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一、遥感卫星之父?

我国遥感卫星之父是孙家栋。

1967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家栋(1929年4月),中科院院士,辽宁瓦房店人,毕业于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被称为“卫星之父”。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曾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二、遥感卫星介绍?

遥感卫星,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三、中国遥感卫星的现状

中国遥感卫星的现状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一项利用卫星、飞机、无人机及地面观测装置,通过电磁波辐射接收与处理地物和环境信息的科学技术。中国作为飞速发展的科技强国,在遥感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遥感卫星是中国遥感技术的重要载体,其在国内及国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分系列卫星

中国的高分系列卫星是中国遥感卫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技术,能够捕捉到地球表面更加精细的信息。这些卫星可以用于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

其中,高分一号卫星于2011年成功发射,是中国首颗高分辨率卫星。随后的高分二号卫星、高分三号卫星以及高分四号卫星的发射,进一步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分辨率和覆盖能力。

高分系列卫星的光学成像设备配备了非常敏感的遥感相机,可以捕捉到从太空中地表的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地面的高精度影像,为各行各业提供重要参考。

资源卫星

中国的资源卫星主要用于天地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这些卫星通过搭载多光谱、高光谱、合成孔径雷达等传感器,可以获取到地球表面的多种数据。

资源卫星可以用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研究、资源勘探和开发、大气环境监测等领域。通过对资源卫星数据的分析,可以对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和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

中国的资源卫星包括ZY-1系列、CBERS(中巴资源卫星)系列以及风云卫星等。这些卫星的发射和应用,为中国的资源调查和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应用前景

中国遥感卫星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将在农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作物种植监测、土壤湿度估算、灌溉管理等。通过对农田进行遥感监测,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精准农业的目标。

在城市规划方面,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城市建设的基础数据,帮助规划师进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评估。通过对城市的遥感监测,可以更好地实施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环境保护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覆盖变化等。通过对环境的遥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治理。

结语

中国遥感卫星的现状表明,中国在遥感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分系列卫星和资源卫星的发射和应用,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四、遥感卫星与侦察卫星区别?

遥感卫星主要是遥感探测的卫星,侦察卫星主要是卫星成像,分辩率相当高,多数为军用。遥感卫星有地球资源探测卫星,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等,分中远距离和地球同步卫星。侦察卫星多数为近地轨道,还有中近轨道。现在我国的卫星是很先进的。

五、卫星遥感雷达关系?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遥感卫星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 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雷达卫星(radar sat)是由加拿大发射的装有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和散射计的遥感卫星。可应用于农业、地质等领域。SAR的全天候、全天时及能穿透一些地物的成像特点,显示出它与光学遥感器相比的优越性。雷达遥感数据也在多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也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发射自行研制的L波段雷达卫星。国际上星载雷达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它们将为数字地球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源。

六、什么是卫星遥感?

航天遥感定义: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火箭等航天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

卫星遥感(satellite remote sensing)为航天遥感的组成部分,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遥感平台,主要利用卫星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观测。

航空遥感泛指从飞机、飞艇、气球等空中平台对地观测的遥感技术系统。

七、卫星遥感是什么?

卫星遥感是航天遥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造地球卫星为遥感平台,主要利用光电、无线电或雷达等技术手段,从太空直接对地表目标实施侦察监视、跟踪预警,因此也被称作卫星家族中的“头号间谍”。目前,卫星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全世界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卫星遥感的“千里眼”。

八、中国遥感卫星寿命?

卫星寿命,也称为航天器寿命,分两种:设计寿命和工作使用寿命。设计寿命顾名思义就是在卫星设计、制造和出厂时候就设计限定的存活时间。

工作使用寿命就是卫星在太空中真正工作和服役的时间。有的卫星设计寿命很长,但由于种种原因,诸如供电问题、轨道问题等使之实际工作使用寿命很短。有的遥感卫星工作使用寿命很长,大大超过了当时设计时候的年限。

遥感卫星或是其它类型的卫星寿命取决于卫星质量、故障、燃料及太空上面的风险,最大的风险来自燃料耗尽,不能供给。当燃料耗尽,不能再预定的轨道校正时候,它的使用就到尽头了。

在较低轨道上运行的遥感卫星会降落,在大气层中燃烧为灰烬;在较高轨道上会偏离轨道,在茫茫宇宙中漂浮,成为经常提到到太空垃圾。

九、什么是遥感卫星?

 中国遥感卫星  遥感七号    北京时间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九日十六时四十二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七号”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成功发射升空的“遥感卫星七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将发挥积极作用。  用于本次航天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本次卫星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一百二十次航天飞行。  遥感六号   2009年4月22日10时5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遥感卫星六号”送入太空。这次发射的“中国遥感卫星六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将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百一十七次飞行。  遥感五号  2008年12月15日11时22分,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五号”成功送入太空。“遥感卫星五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14次飞行。美国把“遥感卫星五号”称为“尖兵9号”。  遥感四号  2008年12月1日12点4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四号”送入太空。“遥感卫星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13次飞行。美国把“遥感卫星四号”称为“尖兵8号”。  遥感三号  2007年11月12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三号”送入太空。“遥感卫星三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4次飞行。美国把“遥感卫星三号”称为“尖兵7号”。  遥感二号  2007年5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号”送入太空。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9次飞行。美国把“遥感卫星二号”称为“尖兵6号”。  遥感一号  2006年4月2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9次飞行。美国称“遥感卫星一号”是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并称为“尖兵5号”。 对于“中国遥感卫星八号”的用途,中国宇航学会专家庞之浩告诉记者,遥感卫星主要是利用相机在工作,可用于地面灾害监测、陆海测绘等。他估计其用途和遥感七号差不多。

十、遥感卫星应用对象?

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